1 王羲之《兰亭集序》历史故事
东晋初年,宰相王导的兄弟王旷有个爱子,叫王羲之。他从小受到父亲舞文弄墨、爱好书法的熏陶,也喜欢上了书法。十几岁时,常在父亲书房里翻弄前人的书迹、碑帖。王旷见儿子如此心诚 更多>>
(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 (二)词类活用A.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 更多>>
东晋初年,宰相王导的兄弟王旷有个爱子,叫王羲之。他从小受到父亲舞文弄墨、爱好书法的熏陶,也喜欢上了书法。十几岁时,常在父亲书房里翻弄前人的书迹、碑帖。王旷见儿子如此心诚 更多>>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列坐其次今义:居于次一等的 古义:________________2.俯察品类之盛今义:物品的种
【兰亭集序】是我国东晋时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在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等人到今浙江绍兴兰亭“俢禊”时,会上各人作诗,其为之诗集写的序文。该序文不仅描写了兰亭周围的
【复习目标】1、 复习本课的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及翻译重点句子。2、 记诵全文。【复习流程】一注音(5分)癸(ɡuǐ)丑 会(kuài)稽 修楔(xì) 激湍(tuān)流觞(shāng) 管弦(xián)游
学习要点:1. 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2. 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学习过程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兰亭集序 / 兰亭序朝代:魏晋作者:王羲之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
高一语文必修知识点兰亭集序兰亭集序1、字词符契 修禊 癸丑 流觞 激湍 彭殇 嗟悼 会稽 感慨系之清流激湍 流觞曲水 静躁 虚诞世殊事异2、成语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
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2)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贤才)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少
一、重点词语解释1、所?a href='/wenxue/zawen/' target='_blank'>杂文砍一场趴衫忠?用来……,表凭借;实在)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好)二、通假字1、 趣舍万殊通("趋",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
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
学习要点:1. 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2. 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学习过程
《兰亭集序》一、重点词语解释1、所?a href='/wenxue/zawen/' target='_blank'>杂文砍一场趴衫忠玻ㄓ美础砥窘瑁皇翟冢?/p>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好)二、通假字1
原文永和(1)九年,岁在癸gui(三声)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à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ì)(4)事也。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此地有崇山峻岭(9),茂林修竹(10),又有
【文学常识】《兰亭集序》选自《_________》,王羲之,字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琅?临沂(现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_______家,有"_________"之称,世称"_______"。【通
《兰亭集序》这个名扬千古的古代文章,人人都说好,可我这个性格促使我说:“《兰亭集序》有什么好的,不就是个古代文章吗?写的好我才不信呢。再说了,那些字看都看不懂,现在的人看他只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旷达胸怀;2、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本文清丽流畅、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 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
兰亭集序说课稿(一)一、 说教材地位。《兰亭集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为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山
《兰亭集序》王羲之 一、教学目的 ㈠ 知识目标1.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2.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
教学目的一、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二、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三、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
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2.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3. 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思路理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教程要求:一、导入课文问:大家是否喜爱中国的毛笔书法?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书画作品:王羲之的《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12~15题。(12分)【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
教学目标: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